癸巳年开冬的11月9日,准备出门凌晨一早醒来,索性4点半就起了床,打理好行装,稍加饮食垫底,开始了我的太行摄影采风之旅。 天下着蒙蒙细雨,雾气能见度仅有50米左右,到郑州已是6点40分,由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像语网组织的摄影团,影友们已在车旁等候。鉴于人多事不由己的缘故,一直到7点30分才正式出发,小雨仍下个不停,车上人舆论纷纷:真倒霉!天早不下晚不下,出门采风就下开了!不能怨天忧人,摄影下雨有下雨的味道吗,大不了进不到山中,下着雨在车上观景休养生息,调整一下心态也是好的。 天公作美,上午11点到达安阳雨停了,在那里早有安阳市影协和安阳县、林州市政府、影协的同志在等候接待。下车后的第一站是安阳县蒋村的马氏庄园,又叫马家大院,据说这里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。马氏,咸丰八年考中举人,同治元年登进士,曾任知县、知州,后任广西布政使,广东、广西巡抚等。马丕瑶病逝后,光绪皇帝十分悲痛,亲撰祭文,称他'鞠躬尽瘁、性行纯良、名垂信史,同时诰封他为“光禄大夫”和“威武将军”。 该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,前后营建50余年,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。建筑群主要由北、中、南三区组成,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、堂、楼、廊、房、门等,共计308间,被誉为“中原第一宅”。在大院里那时隐时现、布局合理、建筑精美的古老建筑一一收入我的镜中。最后我还到后花园转了一圈,那里的亭阁、走廊、假山、塘水、浮莲、绿树、鲜花,令人心旷神怡。 下午一点,在安阳的太行山居吃罢饭,我同27位影友一块坐中巴直奔林州市林滤山景区,那里山高坡陡、路窄弯多,车行至滑翔基地的长隧道处,早有山上旅馆老板郭师傅开着面包车等候,7公里弯弯曲曲的上山公路全是陡坡,一边仰面是山体巨石,一边下看就是悬崖峭壁,有恐高症的影友简直不敢往山下张望。到了海拔1200米高的石板岩乡马鞍脑村时,已是下午四点了。影友们不等着在云中旅社安排好,就都急丛丛地掏出“长枪短炮”站在屋门口开始战斗,而有的早已跑到山嘴边开阔的摄影最佳位置。不到10分钟不老透的云海就上来了,影友们喜出望外,一个劲咔嚓咔嚓不停地按动快门。无情的大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就那么10几分钟,山上大雾迷漫,人们无奈的抱着遗憾不欢而散离去。当晚,在山上赴罢旅馆老板郭太生亲手制作的丰盛晚宴,影友们欢聚一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,在熊熊的火焰四周尽情观赏,张女士的歌曲、杨先生的戏曲、高先生的口技、李女士的健身舞、还有赵二观先生吹的葫芦丝,美极了!现场那优美的唱腔、动人的舞姿、耐听的乐器声在大山中回荡,在夜空中盘旋。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,谁也不愿离开现场,最后主持人小袁发话,大家围着这熊熊燃烧的篝火,手拉手跳个团圆舞吧!影友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,一呼齐应,手拉手的绕圈舞在雨中又持续了10多分钟,晚会一直在欢乐、团结、和谐的气氛中进行。 第二天早上三点多钟就醒了,拉开屋内窗帘往外看,天上满天星斗,在床上暗暗祈祷:天亮在山上能奇迹般地出现云海。屋里实在坐不住了,想早时出去占个好机位,仔细看天还很黑。六点时分出门就往山嘴上跑,哎呀!到沟边一看20多个三角架排满了最佳位置的山崖边,此时北风呼啸天很冷,跑来跑去在最南边找了一个偏僻位置。天亮了,太阳却一直在浓浓的灰篮色云中淹没,风是没有了,可云海又成了梦想。无奈之下,收兵卷旗下山向高家台进发。非常凑巧,爱好纪实摄影的我,碰上了高家台村一农家娶媳妇的热闹场面,大老远就听到了锣鼓和鞭炮声,如获至宝。临时急忙下车,放眼望去一群男女化妆列队在扭秧歌,一旁房檐下还有锣鼓队助兴奏乐,只见新郎的父母、长辈都戴着自制的花帽、用颜料画上花脸,新郎的父亲写着正老公,后背上还拴着个男布娃娃,母亲写着正婆婆,而背上拴了个女布娃娃,后边的大伯、叔叔、大娘、婶婶和家人及乡亲们,头上都戴着花,跟着鼓点绕着大圈一直扭了一上午。最引人注目的是:在现场公公背着公婆,新郎背着新娘,在秧歌队前列还得跳着跑,看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了,在此期间周围欢笑嬉戏声不断,十分热闹!在大山下的新郎家,看到了剪有大红双喜字贴于洞房和大门上,并剪小红喜字贴于窗、门和器物上,门前张灯结彩,门顶的彩楼上红彩旗飘飘,真好象过重大节日一般。在这里我手举相机一直挤在人流中,不停地按动快门,抓拍图片足足有300多张。日过当午,准备上车走,安阳的尚红军主任提示影友,真正的高家台很值得一拍,他领着影友们到了一个个最佳位置,在此影友们望记了疲劳和饥饿,又奔跑着陶醉在山水之间,留连忘返。 两天的太行采风满载而归,回密数日,心底难以平静,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太行的过往风景:那林滤山的绝美风光,马氏庄园的古老建筑,高家台耐人寻味的婚俗,农家院的石头房和玉米串,还有石板岩那清清的河水和倒影,开车师傅、旅社老板、宴会厨师兼导游“一兼四职”的郭大生先生,快乐的团队和影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永远难以忘怀。 梁冠山 |